风,带着小秘密,
悄悄地来到孩子们身边,
它轻轻吹过脸庞,
与孩子们共赴一场“风筝”的约会。
活动缘起:草长莺飞、鸟语花香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,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《拜访春天》。在一次晨谈活动中,有小朋友分享了周末放风筝的趣事,激发了大家的共鸣,于是开启了风筝的讨论。
-我在家附近的公园放过风筝。
-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放过风筝,风筝飞得很高很高。
在讨论后,我们发现孩子们对“风筝”怀有浓厚兴趣,许多孩子对风筝提出了自己的疑问……
-风筝是怎么做的?
-风筝为什么会飞得那么高?
探秘风筝
1风筝大调查
关于风筝的秘密孩子们知道多少呢?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,引导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查阅,并以绘画、讲述等方式分享自己查阅的内容。
2经验准备与支持
在调查中,孩子们发现风筝是有不同形状、不同颜色、不同大小的……于是孩子们和老师一起了解了风筝的样式和种类。
为满足孩子们的兴趣需要,班级阅读区投放了与风筝相关的绘本,引导他们在阅读分享中获得更多经验。
解锁风筝
问题1:风筝是怎么来的?
通过图片、视频的分享,孩子们了解了风筝的历史与起源,并知道有“世界之最”之称的风筝均源自中国,内心萌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。
问题2:风筝是怎么做的?
摸一摸、看一看,孩子们通过多感官发现了风筝的结构、组成方式,对风筝的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问题3:我也想要做风筝……
随着活动的推进,孩子们也想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风筝。那风筝到底要怎么做?需要哪些材料?我一个人做不好怎么办?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孩子们面前。于是,我们便开始设计风筝、挑选材料、组装试飞……与风筝来一次亲密互动。
我设计的……
在设计过程中,三角形、蝴蝶形、花朵形等各式各样的风筝设计新鲜出炉。
这么多不同形状的风筝,我们到底要做哪一种呢?通过投票,孩子们决定制作三角形的风筝,并尝试去制作。
制作风筝1.0
孩子们收集了很多制作风筝的材料:废旧口袋、废旧纸、胶布、鱼线、小棍子……
他们根据自己设计的风筝图,开始第一次制作。
有孩子先粘贴好骨架,再裁剪风筝面。
有的孩子想制作超大号风筝,于是先拼接好纸张再粘贴骨架。
风筝试飞1.0
风筝制作好了,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试飞自己的风筝。于是,大家开始第一次试飞。
发现问题
第一次试飞并不完美,孩子们发现了许多问题:
①有的风筝骨架掉了。
②有的风筝绳子松了。
③有的风筝飘带脱落。
④有的风筝破了洞洞。
在问题和困难面前,孩子们没有放弃,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......
有了前期的经验,孩子们开始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法,并进行第二次试飞。
这一次孩子们三三两两与同伴相互帮助,成功制作出改进版风筝。但是,风筝还是飞不高,而且还是会打转。
我们的猜测:线太短了、风筝太重了、风太小了、跑的太慢了
我们的方法:加长线、跑快一点、选择较轻的筝面、大风时放风筝
经验分享:伴随着我们遇到的难题,孩子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老师——张茜淋小朋友的爸爸。他带着风筝的“解锁密码”,来为孩子们答疑解惑。
这场专属的家长课堂,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制作风筝的实用技巧,更激发了他们热爱传统工艺、勇于探索的精神。
制作风筝2.0
通过前面的失败、试错、解惑后,孩子们对制作风筝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。这一次,他们提出要加强骨架支撑、蒙面与骨架对称、精确提线位置以及减少粘胶。
随着制作经验的不断积累,再次制作风筝时,孩子们手法更加娴熟,步骤更加清晰简洁,速度也更快了一些。
风筝试飞2.0
当最后一道工序完成后,孩子们拿着风筝再次来到操场,同一个场地上这次会试飞成功吗?
这一次试飞时,孩子们预先判断风力及风向,在风筝保持平衡的基础上边跑边放线。终于,风筝成功飞起来啦!
我们的结论:
在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中,孩子们也了解到:
1.细的竹条适合做骨架,粗的、重的木棍不适合做骨架。
2.塑料膜做的风筝能够高高飞起,布做的风筝重,不易飞起。
3.透明胶固定的风筝最牢固,其他材料容易松散。
风筝虽然已飞上天空,但是我们的探究还在路上,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更精彩的活动吧……
天空那么大 大海那么深
去飞去飞吧 我的小风筝
白天有暖阳 夜晚有星辰
善良的人会有善良的缘分
编辑|中二班
初审|陈丹
复审|蒋学丹
终审|刘玲







